上夜班可能致癌? 丹麦认了!
浏览:2315次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3日

  上夜班可能致癌?!对这个说法,不少人可能闻所未闻,但医学界对此早已争论了好几年。近日终于有国家站出来对此表示认可。丹麦工伤事故全国委员会3月18日宣布,丹麦政府决定向37名上夜班超过20年并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发放赔偿,并保证给所有长期上夜班并患乳癌的女性一些工作赔偿金。丹麦政府的赔偿决定,是基于国际癌症研究署的研究结果做出的。丹麦因此成为全球首个认可“上夜班致癌”,并将之算为“工伤”的国家。

  丹麦政府这项措施一出台就在世界各国引起震动。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为其他国家发放类似赔偿提供先例。目前包括荷兰、比利时和英国等其它欧洲国家也在研究夜班工作与乳癌之间的关联,并可能提供相应补偿。世界各国的政府和雇主们势必面临要求赔偿和调整工作模式的压力,这无疑让资方感到忧虑。而对更多的上班族来说,可能更关心的则是上夜班究竟会不会致癌。

  国际癌症研究署发表报告 “上夜班”被列为“很可能致癌”因子

  世界卫生组织下辖的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早在2007年12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就把“上夜班”列为致癌因素之一,这正是促使丹麦政府作出赔偿的关键。IARC当时在报告中将“轮值夜班”与“合成代谢类固醇”、“ 含铅化学物” 、“柴油机尾气”等并列为导致人类罹患癌症的5个等级风险因子中的“很可能致癌”,仅次于“石棉”所属的最高风险。

  IARC发言人称,这份报告是针对人类和动物进行广泛研究后所做出的结论。他们在长期跟踪调查后发现,护士、空服员等常上夜班而无法正常睡眠的人群,患乳腺癌的几率明显高出正常作息人群。他们怀疑这是因为上夜班使得人体昼夜节律被扰乱,导致“褪黑激素”分泌减少所致。而“褪黑激素”是一种具有重要抗癌作用的激素,一般在夜间分泌。

  多国研究证明致癌可能 但“上夜班致癌”仍无定论

  除了IARC的研究报告,多个国家的研究也支持上夜班可能致癌的说法。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共同进行的研究表明,需要值夜班的职业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最高可达60%。其研究还显示,经常值夜班的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也高于上白班的男性。芬兰癌症协会则在不久前表示,一份研究北欧国家工作与癌症关系的报告即将发表,将提供更多证据,说明夜班工作与乳癌之间存在关联。

  虽然如此,不少医学机构和专家仍然对“致癌说”持谨慎态度,认为夜班人群的癌症发病增加,不能排除其他可能(致癌)因素。澳大利亚国家乳癌与卵巢癌中心警告称,一些研究指出,“在数量有限的女性中,经过20年或以上的轮班工作,患乳癌风险小幅上升”,但各项研究结果不一致,其中一些“可能存在偏见和混淆”。美国癌症学会在描述夜班与癌症发病的关系时,则多用“不确定”、“存在争议”、“未得到证实”等措辞。

  熬夜肯定对健康无益 专家建议调整睡眠和饮食

  尽管对上夜班是否致癌尚存争议,但不管是工作所需还是个人习惯,熬夜肯定对健康无益。健康863网的保健专家指出,熬夜首先在客观上会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导致人体抗击潜在癌细胞的能力下降,增加癌症发病风险。其次,熬夜会让人的正常生物节律被打乱,易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雌激素、孕激素不平衡,女性高发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乳腺癌与此密切相关。此外,熬夜易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体内各脏器功能失调,胃肠功能受损,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并使人容易发生睡眠障碍,易怒和疲倦,增加工作意外风险。

  专家提醒夜班人群和经常失眠者、通宵娱乐者,面临同样的健康风险,都应根据生活和工作的规律,及时调整睡眠和饮食,以免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非夜班工作者应自觉纠正昼夜颠倒的不良生活习惯;常熬夜者和夜班人群应每天尽量保持9小时以上睡眠,并在睡觉时关闭所有电灯,以利于制造褪黑素,同时宜在膳食安排上增加富含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类及豆制品、蔬菜等,并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鱼子等,增强人体免疫力。